最近几年,东北发展的新闻已经越来越难引发大的社会反响,黑吉辽的存在感越发不足。2022年关注东北的朋友印象最深刻的可能是“哈尔滨常住人口跌破千万,东北再无特大城市”。其实东北近些年的发展不尽如人意,持续性的低迷已经让社会大众已经麻木。但当我看到有关于黑龙江伊春、齐齐哈尔多地开始大规模“撤街道变回乡镇”的新闻后,我才深深地感受到东北人口外流是无法撼动的大趋势,而黑龙江开启的“逆城镇化”深度、广度决定了未来是绝处逢生还是一泻千里。
其实在国内的官方和民间已经对黑龙江近些年的“衰落”形成广泛共识,经济、人口、收入、城建等各项数据都摆在那,一路向下的曲线很是扎眼。“街道变回乡镇”这样一个看似毫无爆点和话题感的行为,却被我当成是一个代表黑龙江还将持续失落的标志性事件?简单来说,现在进行的“撤街道改乡镇”明显是被动的,改革的力度和决心都不够。
在我们常见的城镇化提升的官方表达里,城镇人口增长和经济指标都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后“撤乡镇改街道”是常规行政机构调整,是给官家长脸的好事。而“撤街道变乡镇”这种非常规打脸操作,显然是长期以来要么辖区内的常住人口或者城镇户籍人口出现大幅度流出,要么辖区内的经济发展衰退,财政收入和二、三产业增加值出现大幅下降,或者说两者皆有。
从实际操作层面看,目前的改革仅停留在最初级的行政机构乡镇、街道,而且撤的少、改的多。具体来说乡镇和街道两者在行政级别上看是一样的,但前者是一级政府县、市的派出机构,而后者则就是一级政府,属于基层政府。所以乡镇政府自主权大于街道办,如果不触及机构、人员编制的缩减,对于公务员体系来说毫无影响,甚至还可能因权力增加产生更多的临时外聘人员。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街道和乡镇的变化虽然不直接影响个人“非农籍”的户口性质,但最大的差异就是意味着变成乡镇,未来区内的城市建设投入和市政配套都会跟着降级,未来可能出现的就是人口继续朝市区聚集,住地的工作越发难寻。
就像我以前写过关于东北的文章中提到过的,精简行政机构是东北经济下行“止血”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对于全国唯一一个所有县市都出现人口流失的省份而言,从好的方面理解是踏出了“减政”的第一步,但坏的方面看却是有点换汤不换药的玩文字游戏。仅仅只是在两个地级市进行几个街道的合并,这种动作显然算不上对陈旧的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甚至是带着些许的不情不愿被动成分,而非主动求变的改革。
纵观我们的历史,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压根就没有黑龙江这个概念,这片黑土地属于偏远、荒凉的不毛之地。哪怕是到了后金崛起的明末,整个辽东人口也就在250万上下,黑龙江辖地估计都支撑不起单独的人口报表。整个东北的人口统计能够被历史资料认真对待其实是到了“闯关东”这个历史节点开始的,东三省人口从战争时期的300万左右发展到新中国成立时的4000万,黑龙江以1100万+的数据成为受益最大的省份之一。而随着新中国成立后与苏联的关系,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等更是成为东北工业基地的中心城市之一。这个时期的黑龙江不仅人口增长率非常快,人口的基本素质、城镇化水平更是明显高于其他兄弟省份。
这种人口的增加在第一次“振兴东北”的政策刺激下,黑龙江人口总量在2005年的达到峰值,接近3900万。但自此以后,黑龙江人口的流失趋势就如同洪水溃坝决堤一样,逐年增加到现在的一发不可收拾。
其实比起人口总量下降更让人闹心的问题是人口结构。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黑龙江2020年60岁及65岁以上常住人口占比已经达到23.22%和15.61%,这已经远超国际老龄化标准值10%和7%的两倍多。黑龙江不仅是全国最早出现人口负增长的省,也是最早步入老龄化的省。
很多专家会说老龄化社会的问题时会着重强调三大问题,即生产力下降而无法创造更多价值导致本地年轻人因为谋生需要离开故土,医疗资源和社会保障资源的挤占加剧了财政负担,政府无力支撑基建、产业补贴等。但黑龙江的现实情况是,除了以上三种情况,本地有钱的老年人也在南迁,现实里超梦幻的鹤岗房价和三亚的东北老人群都是普通百姓所熟知的梗。
从七普人口数据东北三省总人口比六普减少了1101万人,而黑龙江一省就流失了646万多人,2010年到2020年这十年间几乎相当于每五个黑龙江人就有一个离开了故土。七普后的2021年,东北唯一一个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哈尔滨也开跌并在2022年回到百万级,至此全黑龙江省所有县市人口进入全面负增长时代。
人口往南迁徙对于黑龙江来说已经是无法忽略的现实问题,关键是这种流动符合当下的经济现状和人口流动的自然规律,基本算得上无解的难题。地方政府能做且应该做的就是加速进行大规模的撤市并县区划调整,先精兵来节流,再简政来开源,看是否能减缓人口外流的速度。现在的趋势已经不是这种被动的小修小补,搞几个街道的撤改并可以得到改善的。为啥这么说?
黑龙江全省共12个地级市1个地区,下辖了可查数据的123个区县中有3个区县的人口过百万,全部属于省会哈尔滨的市辖区。人口过50万的区县7个,其中哈尔滨8个,绥化2个,大庆1个。不过全省常住人口不足20万人的区县60个,包括了30个10万人口以下的区县,其中人口最少的汤旺县人口刚过三万,呼中区人口仅1.64万。单从以上的行政区划常住人口分布来看,黑龙江不少现有县区行政机构管辖的人口数量实在太少,这些行政单位级别可否降低以及存在的必要性都值得思考。
按照我们国家现行的行政区划来看,一个自然县的政府机构一般正常情况包含40个左右的局,如公安、司法、人事、民政、交通、审计、教育、卫生……加上委、人大、政协的下辖机构、乡镇、街道等。一个几万人的县区真需要如此庞大的公务员系统?光人员工资、日常行政开销就不是个本级财政收入可以承担的。以汤旺县2021年一场科级干部培训班实到人数为例,作为县处级行政单位,中层的科级干部人数竟然达到全县常住人口总数的5%,当地得有多好的资源和经济才能支撑起行政费用?如果不是天生丽质的资源富县,可想当地经济活力几何。
其实大家都明白,人口的流动与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黑龙江的很多城市都是因自然资源而生的,当这些城市在经济结构发生巨变,又没有其它产业的前提下,那就完全挑不出财政负担过重的经济螺旋下行。我还是坚持认为,从中央到地方都应该尽早痛下决心,在黑龙江进行大规模市县区的撤销合并。主动收缩聚拢人口、收缩城市发展,把本就不多的财政资源用于真正改善民生基础和鼓励、资助年轻人本地创业上。我深信,当三分之一的县区能被整合后,其释放出来的财政资金和行政效率可能远超数学公式的预测。放手一搏兴许还能因为行政机构的精简带来市场环境的改善,一定程度上减缓人口外流和低生育率的问题。
要说今天哪个省的老百姓最怀念过去,恐怕非黑龙江人莫属。沃野千里的松嫩大平原,撒种成金。大小兴安岭郁郁葱葱,森林茂密。黑龙江不仅资源丰富,曾经的工业更是笑傲江湖。就在四十多年前,黑龙江还有着号称亚洲最大的造纸、发电设备工业,有着中国最大的油田、最大的林场、最大的直升飞机厂;生产出中国第一辆客车、第一个万吨液压机、第一台拖拉机……殷实富裕的城市生活以及异域浪漫风情的田园风光,是所有黑龙江老百姓记忆中温暖的一幕,更是很多其他兄弟省份老百姓羡慕和向往的地方。
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当大家沉浸对这个“过去”的怀念时,却忘记了这样的辉煌其实是特殊历史阶段造成的特殊情况,并不是黑龙江的真实综合省力的体现。市场经济下的黑龙江在2022年末基本情况已经变成了大陆31省市自治区中人口总量排第17位,经济总量第25位,人均GDP甚至跌倒了第30位。可以说黑龙江的发展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
一次次“振兴东北”确实让黑龙江出现了一些飞跃式的发展,但对比其他兄弟省份却显得很苍白,如同逆水行舟在一步步落后。个人以为,黑龙江为代表的东北都没有正确理解和找准自身在市场经济下的定位。那个记忆里计划经济时代高度发达的重工业体系的基础条件早已完全变化,认知的不足导致自身发展定位出现了极大的偏差。
首先,黑龙江的工业发展大多以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开发为基础的,比如大庆的油、鹤岗的煤、大兴安岭的木材……虽然计划经济年代黑龙江的工业体系看似很完善,却真实情况是大而全但并不够精、不够专。很多城市、产业一旦自然资源枯竭,其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就直接快速破坏整个当地的社会生态,直到波及全省的工业体系发展。多次的振兴计划失败,并不是政策不好,也不是缺少技术,而是拿着资金和政策去拯救那些本就毫无优势的传统产业,忽视了对本地可行的新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持。
第二,目前黑龙江的农业还是极其原始的依赖着黑土地的超强产出能力,靠量取胜,却并未形成农业深加工的产业。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21年黑龙江全省贡献粮食占全国总产量的11.5%,达到了7867万吨。但夸张的是,黑龙江以全国第一的耕地面积创造出的农业GDP绝对值只能排在全国第11位。一产GDP占比全国第一的黑龙江在农业上也是大而不强、不精。未来如果不能科学地、系统性地鼓励发展农业产品多样性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仅靠这种简单粗暴的撒种成金传统耕种模式,那不仅会给土壤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危机,也无法真正让黑龙江成为农业强省,更无法让老百姓变得富有。
上天的眷顾曾经给了黑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令人羡慕、唾手可得的自然资源,在残酷现实打压下,仍然有着一批嘴硬不服输的小确幸在高唱着“地大物博”、“科技发达”、“重塑辉煌”……。其实喊口号、表决心、谈成绩是解决不了黑龙江发展的困局,我们要尊重历史规律。黑龙江未来的发展必须顺应历史洪流下的趋势,要正确面对与经济发达地区“对抗”,适应和正确重塑黑龙江未来的定位。黑龙江想要有钱可赚,有未来可以去畅想,走的就不应该是坚守传承至前苏联的那套“傻大黑粗”粗放发展方式,而要因地制宜地转换竞争赛道,别总盯着记忆里的优势重工业。继续利用黑龙江“地大物博”的自然资源优势来做精、做专特色产业,特别是要深化农、林业科技来引领产业发展。通过农业强省、致富比死拼重工业亏损来得实在,真不丢份。
这个过程可能比较痛苦和漫长,中间依然不得不面对人口的巨量流失。短期内黑土地上还是可以持续输出够吃的粮食,哈工大依旧是无数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C9联盟。最让人失落的不是黑龙江暂时全国倒数第二的人均GDP,而是面对温水煮青蛙的麻木。能转变观念,拿出东北人的豪气,壮士断腕般快速精兵简政,也许十年,也许几十甚至上百年,黑龙江定然能恢复繁荣昌盛,成为一个有本土特色,产业少而精,人口规模小而富的关外创业新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