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从钢铁制造到钢铁“智造”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

2023-05-30 阅读次数:

  通讯员肖军章勇聂绍昌是新钢公司炼铁事业部首席工程师,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他长期扎根基层一线,练就过硬本领,带领团队攻克了一道道难题;他二十年如一日,不忘初心,坚持在“智造”领域筚路蓝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我国钢铁“智造”实践前沿专家,为“江西制造”作出了积极贡献。下一线年聂绍昌刚到新钢时,厂里非常看重这名985大学毕业的高才生,想让他直接到技术科工作,他却主动请缨到烧结生产一线倒班,跟工人师傅们一起铲料,一起挖料斗,每天一身汗一身尘,一干就是七年。这七年里,他干过配料工、看火工、主控工……几乎将所有一线岗位干了一个遍。严谨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交相碰撞,打开了聂绍昌学习、工作的新世界。从此,他把学习研究当乐趣,把解决问题当目标,从一名普通工人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成为人人竖大拇指的“小专家”。2007年聂绍昌参与了新钢三期技改烧结项目投建工作,2011年参与了8#高炉异地大修。作为烧结项目部日常负责人,聂绍昌以厂为家,白天在一线奔波,对施工进度和质量进行监督,晚上召开项目协调会,研讨、协调工程中出现的问题,会后还要继续留下来研究图纸,“5+2”“白+黑”的模式持续了整整一年,先后发现问题352个,提出整改意见196条,创造了项目建成最快和达产达标时间最短的纪录。2008年,新钢公司首台投建的大型烧结机出现环冷机频发停机故障和双烟道温控不平衡问题,并引发了一系列生产异常情况,烧结厂和设计院的技术人员全都束手无策。大学毕业才两年多的聂绍昌连续观察记录48个小时,终于找出了问题原因,并迅速摸索研发了一套平衡稳定的操作方法,实现烧结生产恒定机速和料比,保证了生产质量,该操作法也被新钢公司评为“先进操作法”,年创效268万元。多岗位基层历练给了聂绍昌充足的养分,更锤炼了他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也先后荣获新钢公司和江西省“劳动模范”称号。铸团队锻造“精炼钢”2006年,为解决优化配矿的难题,聂绍昌筹建“烧结杯”实验室并成为实验团队带头人。他带领实验团队不断努力,实验室试验研究水平逐步达到国内一流。2012年,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聂绍昌开始从事基层车间管理工作,他带领车间团队锐意进取,通过技术加管理,解决了一系列现场难题,使多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得到明显改善,设备作业率和工序能耗两项指标居全国第一位,《降低2×360m2烧结机煤气单耗》荣获全国QC成果一等奖。2017年,他又解决了被行业称为世界难题的生石灰消化除尘环保问题,被评为江西省“青创先锋技能之星”。2016年初,钢铁行业产能总体严重过剩,行业严重亏损,而作为内陆钢企的新钢区位劣势明显,压力空前。值此艰难时刻,聂绍昌领衔成立“聂绍昌劳模创新工作室”,联合不同岗位和工种的职工组成一支“战难”团队,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急难险重问题,获得国家专利5项,相继完成技术创新10余项。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聂绍昌荣获新余市“十大杰出青年”。2020年,他带领团队研发出优化配矿模型,年创效约1.89亿元。这支当之无愧的科技创新“梦之队”,于2020年获评第三批100个“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开新局点亮“智造梦”钢水横流、火花四溅,工人们挥汗如雨……这是许多人对钢铁冶炼行业的第一印象。然而,在聂绍昌心中,还有另一幅美妙的远景图画。从读大学开始,聂绍昌就在导师的指导下,对“钢铁工业+人工智能”有了浓厚的兴趣。编程、数学模型、数据挖掘、专家系统……,聂绍昌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浪潮中逐浪前行,顺利通过国家C语言编程、网络技术和国家软考程序员等考试,学习了C、C++、VB、SQL、C#、Java、Python等7种计算机语言。在不断的学习中,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技革命对制造业的历次重塑改变的不只是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还有国家命运。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9年,聂绍昌参加工信部全国工业APP大赛,并从两百多个参赛队伍中成功跻身全国30强,也是30强中唯一的个人代表。在复赛中,他根据组委会要求临时组成“江西逐梦队”。这个“草根团队”在聂绍昌的带领下,一路过关斩将,历经复赛和决赛,先后战胜同济大学、哈工大、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国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团队,进入全国6强斩获三等奖,并荣获唯一“人气作品奖”,刷新了江西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