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百年大引领农业大国工业化的艰辛探索、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

2023-05-11 阅读次数:

  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工业化既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正因如此,探索一条从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大国的科学道路,便成为近代以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的梦想。中国一经成立,就为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不懈奋斗,铸就了世界工业化的历史丰碑,拓展了人类现代化的崭新途径。

  建百年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可分为6个阶段,即追求国家工业化、实现工业国有化、形成工业体系化、推动工业市场化、促进“两化”融合化、开辟“四化”同步化。这6个承前启后、叠加递进的发展阶段,谱写了具有几千年农业文明的东方大国工业化的恢弘篇章和壮丽史诗。

  (一)追求国家工业化阶段(建前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后):提出国家工业化目标,致力于把中国由农业国转向工业国

  旧中国在中国建前后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推动工业发展、把中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便成为我们在这个阶段的一大追求。

  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都曾探索过中国工业化道路,但均以失败而告终。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入侵的危局,晚清政府推行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试图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中国近代纺织业、自来水厂、发电厂、造纸、印刷、制药等产业,都是在此期间建立起来的。此后的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均出台发展工业经济的有关政策,许多大型冶金、燃料、化工、电气及军工企业纷纷建成,初步形成旧中国的国营工业架构。但由于当时的以及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国民政府的工业化行动最后以失败告终,国民经济陷入崩溃边缘。

  1. 中国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出工业化目标,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代表,我们自成立之日起就立志走工业兴国之路。早在1931年11月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关于经济政策的决定》中,就规定了相关的工业政策和劳动政策,提出要竭力促进工业发展。1944年5月,同志指出,“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需有工业;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需工业化。我们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中国落后的原因,主要的是没有新式工业。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地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如果我们不能解决经济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建立新式工业,如果我们不能发展生产力,老百姓就不一定拥护我们。”这是我们第一次明确发展工业的战略地位,并明确提出实现中国工业化的奋斗目标。

  1945年4月,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专门论述了工业问题。他指出: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并强调: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制定了相应的支持政策,使公私劳资双方共同为发展工业生产而努力。

  这一阶段,我们虽然提出了国家工业化的目标追求,但由于工作中心、战争破坏等原因,我国工业基础仍较薄弱。直到195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仅为120亿元,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6%,而农业占比高达50 .5%,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国。

  (二)实现工业国有化阶段(新中国成立前后至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没收官僚资本,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心工作面临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二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中央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推动实现工业国有化,并且把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

  2. 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1949年3月,的七届二中全会着重讨论了实现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会议强调,要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共和国所有,使这部分经济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确定对官僚资本企业先按照原来的组织机构和生产体系完整地接收下来,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逐步地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以此为基础,新中国的国营经济迅速建立起来。1949年底,国营工业的固定资产占全部工业资产的80.7%;拥有全国原煤产量的68%、生铁产量的92%、钢产量的97%。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

  3.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3年,国民经济全面恢复。工业战线除重点恢复和改造原有企业外,国家还新建了一批急需的涵盖煤炭、钢铁、机械、纺织等行业的工业企业。到1952年底,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145.1%。这3年,我国在一些方面已初步开始的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成为逐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1952年同志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国营经济得到巨大发展,中国跨入社会主义社会。

  在这一阶段,把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关系落后的问题,并奠定了工业化的制度基础,壮大了社会主义工业实力。在这一期间,我国工业增加值占比提高了4.3个百分点、到1956年达到21.9%。1957年国有控股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3.8%,1963年达到89.3%。

  (三)形成工业体系化阶段(“一五”时期至改革开放前后):优先发展重工业,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从“一五”计划开始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是我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重要开端。优先发展重工业、调整农轻重比例关系、优化工业区域布局等成为这一阶段中国工业化的主线月,同志指出: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准备以20年时间完成中国的工业化,当然不只是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一切必要的轻工业都应建立起来,但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1952年12月,中央明确指出: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一五”计划提出,要逐步地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社会主义的工业国,确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方针,同时力求使工业和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之间发展保持适当比例,避免彼此脱节。

  “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建设苏联帮助设计的156个工业单位,开启了我国工业体系建设的新征程。但后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是农业和轻工业发展滞后。1956年4月,同志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阐释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辩证关系,强调今后应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只有这样才能更多更好地发展重工业。

  1956年9月,的八大指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要尽可能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国民经济技术改造,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用15年建立一个基本完整的工业体系,50年到100年建成一个富强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5.走中国工业化道路。1957年2月,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重大命题。他指出: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并阐述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工业化的内在关系。“二五”计划据此确定:继续进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推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在内地继续建立新的工业基地,使全国各地区经济逐步走向平衡发展;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利用最新的科学成就,努力掌握这些新技术,以便把我国的工业推进到现代化技术的轨道上。1958年开始的“”,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同志先后提出要按照农轻重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以工业为主导等重要思想,最后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总方针。

  1961年1月,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工业调整的重要方面是降低钢产量等指标,并出台“工业七十条”。1964年12月,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任务,并提出用“两步走”来实现这一目标,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我们的“四个现代化”和“两步走”发展战略由此形成(的十二大把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改为实现小康)。

  这一阶段,我们重视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统筹工业和其他产业发展,推动工业化的区域布局和技术改造。这一时期,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了22.4个百分点、到1978年达到44.3%,达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高,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其中,197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占比(36.8%)稳定地超过农业占比(35.2%),基本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跨越。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由此开启了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6.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企业发展活力。1978年9月召开的全国计划会议提出,我国经济工作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把注意力转到生产斗争和技术革命上来;二是把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转到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科学管理的轨道上来;三是从闭关自守或半闭关自守状态转到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利用外国资金、大胆进入国际市场的开放政策上来。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十三大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针对随后出现的国民经济过热等问题,中央决定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确定改革的核心问题是逐步建立计划经济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强调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程度、方式和范围,要经常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强调要积极调整工业结构,振兴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使它们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推动我国工业化和经济登上新台阶。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强调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从此我国工业化不可逆转地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道。的十五大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

  7. 扩大对外开放,有效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十二大提出,实行对外开放,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是我国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尽可能地多利用外国资金进行建设,积极引进一些先进技术。的十三大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以更加勇敢的姿态进入世界经济舞台。的十四大和十五大都对对外开放作出了具体部署,并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这一时期,我国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原材料等,推动机械、电子、轻工等制造业快速发展,中国制造开始在全球崭露头角。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开始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在成为世界工厂的过程中形成了全球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加速了我国工业化进程。

  这一阶段,我国通过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有机结合、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有效贯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到2000年,服务业占比和工业占比基本接近,均为40%左右,而农业仅占14.7%。

  进入21世纪,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生产方式和产业格局,也对人类工业化产生巨大影响。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成为这一阶段我国工业化的鲜明特色。

  8.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面对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2000年8月,同志指出要在完成工业化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业化水准,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十五”计划纲要》对此作出具体部署,通过促进信息产品与传统产品的融合,以及信息技术在新产品中广泛应用,增加产品信息技术附加值。

  9.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10.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提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2012年5月,同志指出,要着力推进融合发展,深化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应用,加快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努力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

  这一阶段,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历史性转变,并开始向工业强国目标迈进。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此后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的十八大以后,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工业化进入新时代。以习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强调推动“四化”同步发展,进一步深化了对工业化规律的认识。

  11.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十八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这就要求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不能像西方发达国家的“串联式”顺序发展,而必须“并联式”叠加发展。为此,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发展壮大。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12. 推动“四化”同步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必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四化”同步发展。

  13. 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构建新发展格局。《“十四五”规划纲要》立足我国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展望了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包括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这一阶段,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胜利开启。

  经过100年来的艰苦奋斗,我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世界第一工业制造大国、基本实现工业化,创造了全球工业化伟大奇迹。第一,建立了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中国工业规模由小变大,技术水平由低转高,实现了从产品单一向门类齐全的变化,目前已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涵盖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第二,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我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化经济体系,探索出人类工业化的全新路径。第三,奠定了我国世界大国的坚实基础。我国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制造业国家。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不仅为世界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而且为全球提供了巨大的销售市场和市场。

  回顾百年来工业化历程,我们把坚持的领导和尊重经济规律有机结合,发挥政府功能和强化市场作用有机结合,明确发展目标和探索发展道路有机结合,建立自主工业体系和融入经济全球化有机结合,积累了宝贵经验,带来了诸多启示。

  现代工业是先进生产力的载体,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领导我国工业化不仅是由其领导地位决定的,更是由其先进性和初心使命直接决定的。早在七大,同志就说过:“没有中国的努力,没有中国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在的领导下,通过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为工业化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通过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工业化创造了根本制度保障;通过实行改革开放、推动自主创新,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在具体推进过程中,更是中国工业化战略的设计者、政策制定者、力量组织者和实践推动者。通过百年持续奋斗,成功探索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创造了人类工业化的伟大奇迹。在新发展阶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工业化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复杂严峻。越是此时越要加强对工业化的坚强领导,推动领导的职能配置更加科学合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备完善、方式方法更加精准高效,使得工业化的战略、方略、策略更加贯通,领导力、创新力、执行力更加协同,推动我国工业化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推动实现我国工业化的上述6个阶段,实际上就是工业化发展的6个阶段性目标要求,其中贯穿着实现农业国到工业国、到工业大国、再到工业强国的三大转变。1945年4月,同志提出的“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目标,在1970年基本实现。1956年9月,的八大提出的“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的目标,在上世纪80年代基本实现。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美国,自此以后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实现了工业大国的目标任务。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奋斗目标,十八大再次提出到2020年工业化基本实现的目标,这个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将紧紧围绕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目标任务,充分发挥我国工业体系完备、产业集群全面等优势,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建设制造强国和工业强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破除阻碍我国工业化水平提升的体制机制弊端,推动我国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和必由之路,不仅涉及工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和产业体系建设,而且涉及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和经济体系建设。基于此,我们一直把工业化放到现代化全局中去部署和落实。的八大就提出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十八大以来,在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入融合的基础上,着力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持续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以工业化引领现代化的战略格局。

  在新发展阶段,要重点推动工业化向数字化转型,丰富数字经济发展生态和应用场景,加速数字经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政策创新。支持平台经济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化发展带动“四化”同步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战略支撑。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才能走出新型工业化道路。基于此,1956年中央便发出“向科学进军”伟大号召。早在“二五”计划中就确定:推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把我国的工业推进到现代化技术的轨道上。的十三大提出,要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十八大以来,习在多次部署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时都一再强调,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现代、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在新发展阶段,将通过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主动构建国内价值链。拓展“工业强基”工程,深化“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动传统产业升链、优势产业强链、新兴产业延链、未来产业建链,形成集聚性、根植性、先进性较强的产业链,提高我国产业链的动态竞争力,形成创新驱动的现代化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