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3日,工信部长肖亚庆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
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有四成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6.6万亿元,全球占比近三成,已经连续11年蝉联全球榜首。
众所周知,制造业关乎国家经济命脉,是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是立国之本和强国之基。没有强大的工业支撑,一个国家不可能具备相应的经济韧性和军事实力,也就不可能取得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
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期,我国制造业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增长,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也显著增强。
反观美国,由于在货币霸权地位和体系先进,资本更青睐于通过复杂精妙的手段来获取利益,造成了制造业产值和占比的双回落,甚至被打上了“产业空心化”的标签。
作为我国的制造业大省,CQ9电子 CQ9传奇广东省的制造业增加值在2020年高达3.01万亿元,按当时汇率折合美元4358亿,而同年世界排名第5位的韩国只有4067亿美元。
可以说,现今广东省的制造业增加值已经超过了90%的国家,以至于部分学者喊出了“有一天,全美的制造业也就和广东比”的口号!当然,这不过一厢情愿的错觉罢了!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与发展,离不开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卓越品质,也离不开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与难得的经济全球化历史机遇。
从一穷二白的孱弱基础起步,历经七十年的不断发展,我国从一个典型农业国成长为被誉为“世界工厂”的制造业大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基于国情所进行的顶层设计,让我国制造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二战后的两极格局对峙极为激烈,因于“一边倒”的外交策略,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了政治孤立和经济制裁,而朝鲜战争的爆发也进一步表明,新中国依然处于强烈的军事威胁之中。
所以,自1953年至1978年,我国制造业主要集中于关乎国家安全的重工业上,并取得了决定性的突破和巨大的成就。
随着“两弹一星”战略的成功,我国进一步增强了国防能力,提升了国际地位,也为后续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安全的外部环境、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急需的人才储备。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大部分农民摆脱了农村土地的束缚,为制造业的崛起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产权结构制度改革重塑了政府与国有企业关系,确认了非公企业地位,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各类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一道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的繁荣发展。
彼时适逢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凭借人口红利下的成本优势,我国承接了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通过《鼓励外商的规定》等优惠政策大量吸引外资,使我国制造业得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上的缺口。
尤其是在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资金、技术及贸易壁垒进一步下调,我国制造业在资源禀赋上的比较优势得以更充分的发挥出来,制成品的出口竞争力显著增强,生产消费形成了良性循环,进而促使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张,制造业产值不断增加,直至成为“世界工厂”。
2008年危机爆发后,部分发达国家开始了对“去工业化”或“产业空心化”的反思,纷纷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契机,启动了“再工业化”战略。
而此时,中国制造业几十年飞速发展后的积弊也日趋棘手,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依然很大,转型升级困难重重,实现弯道超车的任务紧迫艰巨。
为此,我国于2015年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作为制造强国战略的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开启了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发展步伐!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和加入WTO后,CQ9电子 CQ9传奇我国制造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盲目自信,甚至发出“有一天,全美的制造业也就和广东比”的“豪言壮语”,即便这确实鼓舞人心。
任何背离事实基础的宣言都是无水之萍,在铁一般的实践检验中只能沦为笑柄。事实上,美国制造业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其优势也十分明显!
美国的制造业真的衰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美国的去工业化并非制造业的全面退场,而只是对中低端产业的主动转移,或言之,这只是资本寻求利益最大化的一种贸易策略。
由于这些中低端产业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美国制造业失业率居高也就不奇怪了,但是,制造业从业人口的下降并不能直接得出其本身衰败的论断。事实上,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美国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比如国防工业、生物制药、精密化工、半导体和信息技术等。
美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处于全球最高序列,而劳动生产率又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这个指标说明美国制造业具有极高的机械化程度、充裕的高素质人才供给和高效的管理模式。
此外,根据普华永道2018年发布的全球创新1000强报告,研发投入前10名公司中有7个来自美国,其中有5个涉及高端制造,1980年《拜杜法案》的实施极大提高了美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使其科技创新能力得以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以上因素不仅表明了美国制造业如今的强大,也切实反映出其所蕴藏的巨大动能和潜力。
美国制造业完美无缺吗?怕也不尽然。还是从劳动生产率说起,虽然其绝对值仍处高位,但其增长率确实堪忧,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LS)的数据,该值甚至在2010年后出现了下滑,这无疑代表着其制造业竞争力的下滑。
自奥巴马执政期开始,美国政府已经连续多年出台并实施了多项类似《美国复兴和再法》的政策,以期制造业回流、复兴,但收效甚微。时至今日,经济全球化的多年发展使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化,脱离中低端产业过久的美国,已不再具备承担这部分产业的能力了。
除了基于资源禀赋下的比较劣势,纪录片《美国工厂》和富士康“第八大奇迹”建厂计划夭折也能从其他视角上予以佐证,中低端产业在转移承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与承接地的文化制度等各方面接轨,当这些产业再转回美国时,与其转出时的内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总之,对美国制造业而言,既全又优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且,因于劳动生产率的停滞徘徊,其高端制造业的优势地位也将面临着其他发达国家乃至后发国家的不断冲击。
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我国制造业同样存在诸多问题,既有内部性的积弊,又有外部性的挑战,内外交困之下,何去何从?“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与其被动适应,不如主动进行改革升级,以《中国制造2025》为元为纲,推动制造业的脱困与发展。
我国制造业的积弊是要素驱动和出口导向下的必然结果,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必要代价。如果将视角置于源头,一切会更加容易理解。美国等发达国家挤出中低端产业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附加值低,利润少,在劳动力价格上涨趋势下难以为继;二是能耗高,污染重,综合国内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后性价比过低;三是承载科技能力有限,技术门槛较低,易陷入同质化竞争后丧失优势地位。
当我们接受这些产业的同时,就不得不负担这些产业所带来的弊病,这是任何一个经济体都无法避免的客观规律。或言之,制造业的发展步骤,我们可以加速,但无法跨越。
庞大的企业体量让我国制造业得以拥有规模经济的优势,进一步降低了 制成品的生产成本,增强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在出口导向下,当外需不振时,规模又会显现出它的劣势,调头转向需要的时间周期和动力成本更大,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加棘手。
劳动力供需矛盾与成本上升也是难点问题。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劳动年龄人口8.8亿,虽然仍在人口红利期,但这一数据比十年前仍然减少了4000多万,而根据国研中心课题组的报告,我们的劳动力供给规模还会进一步下降。
此外,“用工荒”和“就业难”的问题也反映了我国突出的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难以满足制造业现代化需要,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总之,劳动力的技能素质和就业取向与制造企业的岗位需求存在不匹配的问题,劳动力成本上升已成事实,且随着教育等方面投入不可避免的进一步提升。
二是东南亚、南欧、南亚各国已较我国形成了劳动力成本上的优势,中低端制造业向价格洼地的汇聚;
四是霸权主义思维作祟下美国将科技与经济问题政治化的非法干预,妄图遏制我国走向高端制造业的步伐,比如中兴制裁事件与孟晚舟事件;
五是气候变化概念下的“碳排放权”之争,早已达到峰值的发达国家妄图进一步增加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的成本。
这些挤压或源于客观规律,或是源于政治较量,都对我国制造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制造业的升级改造势在必行,迫在眉睫!诸多内外因素交织下,固守传统制造业发展模式的路子已经行不通了,只能是通过顶层设计和政策导向来推动制造业的转向升级。但在此过程中,我们切不可走那些发达国家“去工业化”的老路。
其一,我国工业化进程尚未结束,不能“未富先去”,虽然成本不断上升,但我们仍然在产业配套、规模效应、产业链完整性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中低端产业转移的必然性尚未触底;
其二,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劳动密集型产业依然是消化就业人口的重要载体;
其三,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工业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供应链出现了受损甚至中断的情况,部分国家制造业因此遭受了极大的损失。
以美国为例,根据其全国制造商协会在2020年4月发布的调查结果,美国制造业有三分之一面临供应中断,近八成制造企业业绩受损。
反观我国,得益于体制优势快速控制住疫情并及时复工复产后,我们完整制造业体系的作用开始充分发挥出来,从上游原材料到产品加工,一批批的防疫物资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极大支持了海外各国的防疫工作。
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完整的制造业链条是防范风险的重要保证,也是经济韧性的根本所在。
我国制造业的升级的目的不是对某部分链条的剥离转移,而是结合世界变局与自身资源禀赋变化的内在调整。这个调整包括制造业内部结构比重的变化,也包括要素投入与分配的变化。
比如进一步加大科研教育投入,降低或初期减免高端制造业的税收,控制传统制造业的能耗水平,增加制造业污染环境的成本,CQ9电子 CQ9传奇支持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等。
美国在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领域的优势更强,中国在规模体量和中低端部分的优势更强,两国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分工不同,存在事实上的互补关系。即便中国已向高端领域逐步迈进,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依旧存在明显的差距。
两国在制造业领域难免竞争,但仍然具备广阔的合作空间,美国完全没有将政治偏见嵌入经济活动的必要,而应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正视并维护两国制造业的竞合关系。
即便广东制造业增加值现今超越90%国家,我们也没有任何自满的资本,科技创新和技术变革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大量的资本投入,在技术壁垒限制下,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瞬间抹平。
与其空想“全美比广东”的美梦,不如冷静客观的剖析现状,脚踏实地的执行《中国制造2025》,完成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