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是我国最早的工业基地。新中国成立时我们的人说过这样的话:““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由此可见当时的中国是多么一穷二白,但东北地区在当时却是一个例外。东北作为清王朝的龙兴之地长期处于一种圈禁状态,但晚清时期列强开始把自己的势力渗透到东北:沙俄、日本纷纷在东北建立了自己的殖民统治。
沙俄、日本在东北的活动在本质上是为侵略服务,但在这一过程中客观上也变相对东北起到了开发作用。清政府为应对日、俄的侵略野心不得不解除对东北的圈禁。以山东、直隶为主的关内人由此开始兴起大规模的闯关东热潮。到了张作霖主政时期在东北创办了当时亚洲第一的兵工厂。东北兵工厂全盛时期年产各式步枪6万多支、轻重机枪l000多挺、各型火炮150门、炮弹20余万发、子弹1~1.8亿发以及大量的炸药、航空炸弹等军用物资。
由此可见东北的工业基础至少是在张作霖时代就已奠定了。日本人统治时期为最大程度压榨东北资源为自己的侵略战争提供支持大力发展东北经济。到了二战后期伪满一度超越日本本土成为亚洲第一大经济体。当然这里必须说明的是日本统治下东北经济的发展处于一种畸形状态:那时东北的经济资源实际上是被日本人掠夺了,所以当时东北经济的发展并没惠及当地人民。直到日本战败投降后日伪企业被中国接收后才真正形成中国的产业能力。
新中国成立时东北其实已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在新中国早期的建设事业中东北地区曾有过突出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余年间东三省直接上交的财政收入是国家转移的5倍左右。这还没计算向全国各地转移的大量工厂。要知道东北仅一个大庆油田就上交了24亿吨石油。早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新中国156个重大项目中就有24个落户在东三省中的辽宁。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了我们156个大型项目。
距离苏联比较近的东北本就有相对不错的工业基础,所以当时很多重要项目就直接落地在了东北地区:辽宁省获得了24个项目、吉林省获得了8个项目、黑龙江省获得了22个项目。当时全国17%的原煤、27%的发电、60%的钢都产自辽宁。在新中国工业史上第一炉钢、第一架飞机、第一艘巨轮等1000多个“第一”都诞生在辽宁,因此东北素有“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共和国长子”的美誉。东北地区一度占有全国98%的重工业。
如今的东北比起那时无论人口还是经济都处于一种衰退的局面。2004年国家提出了振兴东北战略。既然东北需要振兴就说明当前东北的发展比起以前是衰退了。在2021年东三省GDP超过5000亿的城市只有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而排名东北第五的大庆GDP只有2600亿左右。这比起前四名差了将近一半左右。2021年浙江宁波的GDP为14594亿。这几乎相当于大连和沈阳的GDP之和。
除了经济衰退之外东北的人口流失现象也比较严重:2020年东北三省总人口在1亿左右。虽说这样的绝对规模仍足够大,但比起十年前却净减少了1100多万人。东北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历史原因在我国前半段计划经济为主的时间里一跃成为了重工业基地、成为了经济重地。可东北后来的衰退也恰恰源自于此:从世界范围来看除了中国东北以外美国的底特律、德国的鲁尔区等传统工业区都普遍衰落了。
曾因汽车产业风光无限的底特律在2013年宣告破产。这是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宣布破产的最大城市。德国鲁尔区衰落后倒是通过转型得以重振,但现在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已与以往大不一样了。如今鲁尔区一方面用电子计算机等新兴产业替代传统重工业,一方面开发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园。如今整个鲁尔工业区已变成一个博物馆和休闲区。中国东北、美国底特律、德国鲁尔区的例子都证明传统工业的衰落是大势所趋。
以东北的鞍钢和上海的宝钢为例可以看出传统工业为何衰落。以鞍钢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在区位选择上秉承原料能源第一的原则,而宝钢则是秉承交通市场优先的原则。中国东北的传统工业是在当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代建立发展起来的,那么对如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然需要一段适应过程。中国对外开放融入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最先受益的是沿海开放城市,而东北的劣势就在这一过程中暴露出来了。
东北三省中只有辽宁靠海,而且辽宁所靠的渤海还是我国内海。东北的地理位置在海洋时代不利于参与国际航运贸易。东北地区只与朝鲜、俄罗斯这两个陆上邻国接壤:朝鲜的经济水平还不如我国东北,而与东北接壤的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是俄罗斯国内经济相对落后的一个地区。东北的重工业基地大部分都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这和改革开放后东南沿海地区的小商品经济是完全不同的模式。
重工业由于前期巨大一般是很难由私人个体承担的,所以世界各国的重工业在早期阶段几乎都是靠国家扶持起步。改革开放后东北的企业大多没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这种现象其实也并非只存在于东北:在我国的国企改制过程中过去的铁饭碗制度被打破了。在这一过程中原来的国企职工们面临两种选择——要么自谋出路,要么就等着下岗分流。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等着厂子破产以后下岗分流而不愿提前自谋出路。
这种在时代转折过程中没能及时跟上形势的现象在全国各地都普遍存在,不过这种现象在东北这个传统的重工业基地尤为明显。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东北不少企业倒闭了、大量的人员下岗了。当时全国各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岗潮,但东北地区的下岗潮在全国是最严重的。东北的传统产业衰落了,但东北没经历像德国鲁尔区那样的专业转型。东北实际上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传统的产业衰落了,但新的产业体系没建立起来。
东北没能成功实现产业转型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是过去的地域问题和产业结构问题根深蒂固难以调整,主观原因是人们的思维观念没能及时跟上形势。东北在过去作为老工业基地是计划经济的重要一环,可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当地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难免会出现思想僵化、管理手段僵化的现象。物理学上的惯性定律认为:若无外力作用物体将始终维持既定的运动状态,而物体质量越大则惯性大。
事实上在人类历史的演变进程也同样遵循这一规律:在上一轮变革过程中的胜出者由于太过适应于成功经验而往往成为下一轮变革过程中最先淘汰出局者。东北作为重工业基地曾在计划经济时期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因此当面对新的时代转折时反而因为昔日成功经验出于对未知的不确定性而变得难以适应。管理的僵化、思想的僵化导致了各种的减少。这就是所谓“不过山海关”的说法。
在减少、产业减少的大背景下东北的人口势必要外流出去寻找门路。这样东北的经济活力、营商环境就进一步被削弱。当然东北衰退的原因其实还有很多,但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东北没能跟上时代的转折。在经历这么多年以后东北人自己也在摸索总结经验教训。东北人的思维不会永远一成不变,另一方面时代的变化发展也永远不会停止。东北没能跟上改革开放后的时代转折,但谁又能预知我国乃至全世界下一波经济转型会是怎样呢?
万事万物都是在不停变化的。国家提出振兴东北战略就是要着力发展东北。只要东北人自己调整好心态思维相信是可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重新实现振兴的。未来到底会怎样变化是没人能说清的。东北人现在要做的就是调整思路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这要做起来的确会有难度,但只要肯去做就会有希望。调整思路、产业转型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一开始也许看不到什么效果,但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看到希望。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