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这是一件前几年(2017年)的nike卫衣,这是一件最近(2023年)的nike卫衣,但仔细看一下领口的标签就能看出
中国怎么进入世界供应链的,众所周知,最早的最早,纺织鞋服才是中国制造的代名词。
还是1986年, 纺织业的出口总额就有将近50亿美元,比当时北京河北加起来的农业总产值还要高。
答案很多人闭着眼睛也能答,人多、地理位置优越,外加一点时机。这一点时机,就是上世纪80年代,日本纺织业被迫向海外转移的大背景,一方面,日本才是当时的世界工厂,纤维和面料的研发生产尤其发达。另一方面,树大招风,太发达了,以至于抢了美国的利益,毫无悬念地被制裁了一把。
不止额外征收10%的附加税,还规定了一个出口额度,如果日本纤维出口增长超过这个额度,美国就拒绝进口。这两锤,把日本纺织业打得不轻。
为了绕开限制,日本开始寻摸就近在中国找代工,宁波就有一家叫做申洲织造的工厂,发现了日本的婴儿服代工存在缺口。
但那个时候,咱们中国自己的技术实力还没建立起来,申洲只好咬咬牙,花大价钱引进德国的机器。
日本的面料,还有国外的技术人员,这几个金钱buff加满,再加上长三角本来的纺织业基础,申洲国际在国际上慢慢做出了“中高端代工”的名声。再后来,才有了20天内帮优衣库生产35万件衣服的极限操作。
上世纪九十年代,莆田工人的工资,比台湾地区要低10倍,所以耐克、阿迪的台湾代工厂,纷纷在莆田开分厂。
今天的莆田虽然走岔了路,成了假鞋之都,但产业链的完善和制鞋的技术确实也是杠杠的,莆田和申洲的壮大之路,同样也是纺织之外,其他制造业的崛起缩影但所有人都知道,靠人海战术堆起来的好日子,总有一天要消失。关键的问题是,在此之前,我们还能留住些什么?
一起来看这张图,尽管规模暂时还比不上中国,但可以明显看到,从2010年以来,东南亚服装出口金额连年上升,毕竟人口红利和地理位置,越南、柬埔寨都说自己也有。
而且它们的开价都比中国更便宜,比他们更便宜的还有缅甸。曾在五年前头脑灵光的开发商就已经在仰光附近建起了专门针对服装厂的园区,考虑到缅甸人爱罢工的特色,还贴心在园区门口装起人脸识别摄像头,想招商引资的心情也是很迫切了。
原因当然不是咱们没人了,而是随着行业收入水平的提高,低成本的劳动力没了,很多人不愿意干了。
毕竟当个纺织女工,体验绝对谈不上好,关键是工资不算高,2010年平均收入为一万三左右,远远低于其他制造业和服务业,这与现如今电子厂招工情况如出一辙。
招工越来越难、越来越贵,第一批出走东南亚的大厂,几乎都以纺织鞋服为主,比如申洲国际,2004年就在柬埔寨成立生产基地并投入运营,目前在越南有2.8万员工,还有身价一度力压台积电和富士康的制鞋巨头华利集团,也早在2002年就在越南建厂,10年后更是加大了转移力度,连建三个新厂区。
这两年,美国动不动就甩出来一份管制的清单,华为、小米、寒武纪都遇到过,而当年纺织业遇到的事儿也不少。
对比之下,越南、柬埔寨的关税优势就凸显出来了,就像90年代由日本外迁至中国来一样,纺织供应链要再次转移了,这一次的目的地是东南亚。
弊很明显,就业岗位会被抢走,据统计,2011到2020年间,越南的纺织岗位增加300万个,这其中一大部分是和我们的劳动力在抢市场。
我们先来看看纺织业是怎么闯关的,还是拿开头的nike卫衣举例,我们把制造这件衣服的上下游都拉出来,会发现高附加值的环节,其实是上游的面料和下游的品牌。
品牌溢价高好理解,可惜办厂的很难赚到这块的钱。纺织业想要做高附加值的事,必须往高精尖的面料上走,这正是日本人力和物产并不丰富却能成为纺织业中心的原因。
比如越细的纤维可以制造出越舒适高档的面料,还能做医用敷料、高性能清洁布等等,应用范围很广,超细纤维的技术一向被日本专利垄断。而现在,全世界最细的纤维是中国广东一家叫溢达的公司研发出来的,除了超细纤维面料,我国这些年突破的技术垄断还有很多。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新型再生纤维“莱赛尔”的研发,这是一种经常被用来做四件套和女装的高端面料,技术长期被奥地利兰精公司垄断,因为手感实在是太丝滑了,兰精生产的莱赛尔,中文译名干脆就叫做“天丝”,总之就是高端、稀有,一般人用不起。
从1999年开始,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就决定要突破这项技术,但连续六年都因为钱不够,没法开展大规模实验而失败。
直到2009年,中纺院找到了当时粘胶行业的龙头企业新乡化纤,有了企业的资金支持,咱们才能以比较便宜的价格,用上各种丝滑四件套。
明白了这一点,如果我们再看回起先的这张图会发现,出口增长的同时,越南和柬埔寨纺织业的进口金额也在大幅增长,
如果浙江的化纤厂停工,越南的面料就可能断供,石狮的辅料不做了,整个东南亚的成衣制造都要抖一抖。
上游高附加值的纺织材料产业(承担了全球70%的合成纤维生产)和下游中高端服装品牌产业,是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重点。
头部纺织制造商利用东南亚国家有利的土地、劳动力成本和税收政策,全球布局承接知名品牌商的制造业务,实现规模的持续扩张。
中国纺织业面临劳动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但是完善产业链、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方面对比之下仍有较大优势,生产质量和单位效率仍然高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产业升级,我国产业向附加值高端制造业迁移是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