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巴甫洛夫的判决中,自然少不了对他罪名的描述,内容并不多,但斯大林还是来回看了好几遍。
而此时,距离德国军队针对苏联发起全面入侵还不足1个月,在此关键时期,正值用人之际,斯大林为何却偏偏临战斩决大将?
在此之前,希特勒已经做足了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建立国内的战时民生与生产机制,军队的扩编与训练,武器装备的大量生产备战等。
整个德国仅仅几年的时间,就从一个正常的国家,摇身一变,成为一架战争机器。
希特勒之所以这么做的目的,不外乎就是稳住苏联,好让他能腾出手全面占领除苏联区部以外的整个欧洲。
当年的苏联,不仅疆域辽阔,而且人口众多,军工与重工业十分发达,再加上计划经济模式,在人员的动员与资源的集中与调配上,具有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能力与效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苏联的政治与经济模式,在应对战争方面并不比希特勒时期的德国差。
“在我们就对欧洲战场时,苏联是最大的隐患,一旦他们介入,我们势必要分兵相拒,这样的话,就会影响到我们快速拿下欧洲其他地区的总战略规划,所以,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稳定住苏联,短则一年,长则两年。”
如果只是彼此承诺互不侵,说实话,对苏联没有什么好处,而苏联对这种保证也并不完全相信。
因为苏联与其他欧洲国家的政治体制不同,在斯大林眼里,用德国对其他敌对国家与势力进行牵制,显然对苏联有利。
在德国全面占领欧洲其他国家之后,苏联会不会面临着被德国觊觎的可能及入侵的风险,这点在当时的苏联内部是经高层论证过的。
一是,德国一旦全面占领欧洲其他国家,为了维护住这种占领,其军力必定会大量分散,此时,即便德国想对苏联发动战争,整体的军力因为战线拉得太长,也根本跟不上。
二是,他对苏联的军事能力充满着自信,相对于德国可以调动的近千万兵力,苏联若是全面动员,可调动的兵力最高可在2000万以上,而德国坦克装甲与战机方面的重型武器,在苏联面前也没有优势。
“一旦德国发起全面欧洲战争,不是我们怕德国出兵,而是德国怕我们出兵,这才是德国一再想与我们签订互不侵条约的根本原因。”
此时的斯大林,在震惊于希特勒的军事力量与高超的闪电战术之余,他并没人认识到事情正朝着对苏联不利的方向发展。
即便战争发展到了这个阶段,他依旧认为,德国没有能力,也没有胆量,敢对苏联出手。
这本应该是非常清晰的德国准备入侵苏联的前兆,可在斯大林眼里,这种侦察行为,恰恰反映出德国害怕苏联插手出兵,要时时了解苏联军队的动向。
上至克里姆林宫,下至西部地区的军事统帅巴甫洛夫,都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甚至连西部几十万军队连防御状态都没有进入,苏联西部地区就快速全部沦陷。
据说,在德国发起对苏联的全线进攻时,负责西部军事防卫的统帅巴甫洛夫,正在军官俱乐部中品着法国高档红酒,欣赏着喜剧表演。
巴甫洛夫,这位当年与朱可夫元帅同样级别的苏联军队高级将领,可以说是斯大林跟前的红人,远比朱可夫更受斯大林的器重,年仅40出头,便成为苏联两个最高军事统帅之一。
他也没什么野心,从来没有当将军的念想,只是想在军队中混点军饷,弄口饭吃。
俄国十月革命的时候,巴甫洛夫与其他许多的沙俄士兵一样,本着投机的心态,眼见沙俄军队不断溃败,不断失去战力,便想着换个阵营。
因为,此时苏联的军队中,绝大部分的士兵都没有文化,而苏联方面需要培养自己的坦克部队人才,便专门设立的坦克学校。
上了几年学的巴甫洛夫,凭着比其他人多认识几个字的优势,成为苏联第一批参加坦克专业培训的精英学员。
他在坦克学校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学习成绩不错,口号喊得响亮,再加上善于钻营,很快便得到了上级的赏识。
按照苏联当年的惯例,这种榜样需要最高层给予背书,他便得到了斯大林一次又一次地接见。
巴甫洛夫不管面对斯大林,还是在其他公众场合,总是不忘一遍又一遍地表达着对斯大林的拥护与忠心。
因为,那儿是苏联直面整个欧洲的边防线,按照克里姆林宫的观点,那边整个欧洲大陆及巴尔干半岛上,几乎都是他们的敌对国家。
特别是在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部军区更加变成了整个苏联军事区域的重中之重。
巴甫洛夫带着斯大林的期望,前往了有着2000多公里防御前线的苏联西部军区,威风凛凛地站在军事统帅的位置上。
巴甫洛夫一生中竟从没有过一次全面指挥作战的经验,唯一参与的一次实战,还是他年轻的时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沙俄士兵的身份前往欧洲战场参战。
当手下通讯兵拿着多个前线防御阵地发来的电报时,手举着红酒杯,还在一边摇着高脚杯醒酒的巴甫洛夫,却神情自若地笑道:“不用大惊小怪,德军不过是试探而已。”
巴甫洛夫对德军的认知,主要还是受克里姆林宫观点的影响,就是:德军不敢进攻苏联。
而极少数仓促起飞的战机,在面对德军如蜂群一般的战机时,不要说反攻,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就很快在空中被相继击落。
不管怎么说,他是克立姆林宫在苏联军队中树立的一个榜样,他得想办法维护这个名誉。
令下级军官震惊的是,这个西部战区的统帅,竟然连军队分布在哪儿,每个地位的军队数量与武器装备情况都不知道。
因为,他牢记了斯大林所说的一句话:要客观,不要主观,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在全线面临德军进攻,并已经打入苏联境内的紧急关头,巴甫洛夫为了确保了解就近还有多少军队可以动用,他竟然直接离开了总指挥部。
不仅前线各大阵地发回指挥部的电报堆成了一座小山,连莫斯科苏联国防委员会发来的电令,也被机要秘书拿在手里,不知道该交给谁。
好不容易等到他返回了指挥中心,可他并没有精力把越积越多的前线战报看上一遍,最紧要的是先看看国防委员会的电令是什么。
在德军快速推进的形势下,各个区域负责边打边退的军队,很快都收到了一则怪异的指令,让他们向中间集中,直接面对实力最强的德军中路军团集群进行反攻。
军官们各个愣了神,但一看是西部战区的最高统帅所发的电令,那得执行啊,否则是要受到军法处置的。
苏军的这一行动,让德军的指挥官都一度摸不着头脑,但想来想去,也没有想出这是什么战术与套路。
“管他什么套路,既然苏军被集中起来,我们就围起来打,正愁找不到机会,这下子其他战线没有了防守,可以更快突破,而被集中起来的军队,就由中路军团用坦克装甲部队围而歼之。”
60万苏军在白俄罗斯的首都明斯克附近,被德军合围,地面上有坦克装甲部队,空中有飞机的轮番轰炸,20多万苏军阵亡,余下30多万苏军全部被俘。
一直到有新的统帅过来交接,并撤下巴甫洛夫职务的时候,他竟然还天真地辩解道:“我已经尽了力,德军实力太强,再加上突然袭击,这种不合常规的打法,任谁过来都很难取胜。”
话音未落,巴甫洛夫还是被军法部门的人员带走了,并直接将他送回了莫斯科受审。
斯大林看到前方的惨败战报,痛心不已,对巴甫洛夫,自然不会心慈手软,必须要让他对自己的无能承受应有的惩罚。
或许,巴甫洛夫至死都不理解,这件在他眼里很正常的一次失败,却要了他的命。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CQ9电子 CQ9传奇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