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洛阳是八个国家重点工业城市之一。一五计划时,洛阳建设了7个大型工业项目,此后又兴建了洛阳玻璃厂、洛阳棉纺织厂。这些项目建设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10多万名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汇聚,这些人在扎根成为新一代洛阳人。
到60年代,洛阳成为全国五大重工业基地之一,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一。此后几十年,10大厂矿对洛阳发展影响巨大。
2002年12月,洛阳热电厂归属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目前总资产45.2亿元。
洛阳拖拉机厂(中国一拖)和洛阳矿山机械厂(中信重工)产值最高,其余年营业收入都不到100亿元。
中国一拖3万多人,中信重工1万多人,洛阳轴承厂和洛阳铜加工厂也是1万多人。10大厂矿只有中信重工效益最好,中国一拖勉强维持老大哥地位。其他企业经过几次改组,仅能勉强维持。
10大厂矿逐渐衰落,近年来洛阳出现了一些新兴产业。按照2021年营业收入排名,洛阳栾川钼业1130亿元,高居第一。万基控股416亿元,伊电控股403亿分列2、3名,这2家都是电力企业。
洛阳石化厂274亿元,洛阳炼化宏达260亿元,中国石化洛阳公司83亿元,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81亿元,这几家都是石油化工企业。
城市发展需要不断引入新兴产业,近年来洛阳引进了不少国内大项目。从格力集团洛阳开始,凯盛科技、华为技术、东旭集团纷纷布局。海澜之家更创造了建设的洛阳速度,在四天时间内完成了洽谈、企业选址、企业注册,2022年9月动工,2023年3月预计投产。
洛阳有丰富矿产资源,栾川钼业近年发展迅速。宁德时代扩大产能,与洛阳市携手发展。这个大项目,预计2025年产值1000亿元,同时将带动电源相关上下游配套企业发展。
这是洛阳石化产能扩大的一个重要项目,能够提升产能和产品升级,未来也能形成上千亿级的年产值。
十大厂矿奠定了洛阳建国后的工业布局,到现在还有重要影响。未来洛阳引入更多新兴产业,实现城市发展第二次腾飞。